綜合最多圈數獎由新設的F級【#20 U-KART CIRCUIT E90R】獲得!
在I級中,【#125 BLUE EYES K】達成驚人的四連霸!
MVP由【#711 吉宗Racing】獲得!
作為一個與眾多粉絲分享賽車運動樂趣的“參與型活動”,茂木移動度假村於2001年開始舉辦的mote耐久賽節“K-耐久賽”。在這個為期7小時的耐久賽中,參賽者不僅要考量圈速的快慢,還必須重視車手的交替及加油等的維修工作,這些都是團隊綜合實力的重要關鍵。
最終賽事的起跑位置由參加報名時的格子抽籤決定,這也是K-耐久賽獨特的樂趣。每隊可由3至10名車手組成,若包括維修人員和助手,最多可有21名成員報名參加。大家一起享受的特點,也是作為參與型賽車運動受歡迎的原因。
可參賽的車輛分為三個類別I到III,根據引擎類型,包含搭載四衝程引擎的運動卡丁車,以及在2021年新設的類別E電動卡丁車。今年還新設了使用下一代生物質燃料的類別F。今年迎來第22屆的同時,為了徹底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,四衝程類別I有6台,類別II有70台,類別III有22台,類別E有2台,類別F有3台,總共103台參賽。
上午7時20分的簡報時,Motegi上空雖然有些陰雲,但隨著網格步行和起步進行,雲層逐漸散去,按照預定的上午9時30分,天氣已經完全放晴。通過網格抽籤,抽中桿位的【#32 Rosso@GEN】在前,隨著滾動起步,7小時的活動正式開始。第一圈的第一個彎道中,最先衝進去的是從第4網格起步的【#43 BOO FOO SETSU】。接著是桿位的【#32 Rosso@GEN】、第8網格的【#35 能量環 K3賽車】、第7網格的【#55 SEABEES with Kunienti】和第5網格的【#74 ERK挑戰】。為了避免起步的混亂,第2組採取了2分割起步,【#6 TOUSUI RS1】、【#711 吉宗Racing】、【#78 SPJ TECORSA with RAC】、【#17 Astemo Mario RT】、【#57 西入賽車隊@SILK】和【#46 SRKT Tall】一同衝向1號彎道。
完成開幕圈回來的第一名是利用電動馬達扭力優勢的E級【#74 ERK挑戰】。三輪基文選手表示:「雖然有5號格的幸運,但從起步開始的幾圈,我們團隊就商量好要盡量引人注目,所以一直踩油門。」緊隨其後的是從30號格大幅躍升的F級【#20 U-KART CIRCUIT E90R】。去年雖然與領先者跑了相同圈數,但因為不在獎勵名單上,所以結果沒有留下,但今年正式參加新設的F級。「使用生物質燃料的話,發動機的燃燒室形狀和化油器的設定與汽油發動機完全不同。此外,每次的加油量也與汽油發動機不同,因此在前期能夠領先在某種程度上是理所當然的。然而,由於進站次數是有規定的,燃料上限是40公升,所以油耗計算非常嚴格,後半段即使發生意外也能夠應對,因此在前期盡量拉開距離是我們的策略。」宇田川英明選手說。【#74 ERK挑戰】在第二圈時仍然保持領先,但在第三圈的第二彎道突然出現了失誤。「完全沒有前兆,但在進入第二彎道時,輪胎突然爆胎,方向盤失去控制,剎車也無法使用,瞬間就衝到了沙石區。雖然感覺並不差,但真的很遺憾。」三輪選手說。
這樣在頂部的【#20 U-KART CIRCUIT E90R】穩定地完成了41圈,在2小時過後與第二名拉開了1圈的差距。第二名的【#11 車隊LCT】和第三名的【#318 賽車公式・須賀阿斯拉達】都是F級車輛,明顯與汽油卡丁車採取不同的策略,獨佔上位。雖然F級的圈速和最高速度都超過其他級別,但與汽油卡丁車相比,燃料消耗量較大且進站次數也已確定,因此中途的結果僅僅是暫時排名。在短時間的衝刺賽中,常常因為一次故障就決定勝負,但在7小時的長距離賽中,進站和油耗也非常重要,雖然不是兔子與烏龜的童話,但7小時的整體策略才是關鍵。在這裡,不僅是駕駛員,還有進行加油和維護的技術人員、記錄圈速和圈數的工作人員,以及指揮駕駛員交替的維修隊伍,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享受K-耐久賽。
隨後【#20 U-KART CIRCUIT E90R】的快跑持續,4小時經過時點以獨走的姿態將第2名的【#11 SCUDERIA LCT】拉開7圈,積累優勢。接下來第3名是去年連續3年奪冠的I級【#125 BLUE EYES K】,第4名是II級的【#555 Team supArna@GEN】,III級的領頭【#35 POWER CLUSTER K3 RACING】則在總排名第9。可是當領跑者在第92圈行駛時,第3彎道有一輛車輛發生漏油。這導致全場出現黃旗,安全車進入賽道。為了整頓超過100輛的長隊,兩輛安全車持續引導行駛,進站則因為車手交替和加油而變得格外忙碌。各隊在公開練習等活動中進行了詳細的油耗計算以備賽事,但因為引入了 pace car,必須改變計劃並重新制定重啟後的戰術。
在這個時刻,作戰崩潰的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在第二名的【#11 普托LCT】。"我們採取了在安全車進場期間消化兩次的策略,但在第二次停留期間解除,因此重新啟動延遲了。"因此順位下降到第七名。此時上升到第二名的是【#125 BLUE EYES K】。雖然與領先者有8圈的差距,但在I級別中,單次進站時間為5分鐘,比F級別短1分鐘,且沒有進站義務次數,因此根據燃油效率,展現出在連續三年奪冠的巧者風範,逼近【#20 U-KART CIRCUIT E90R】。
經過5個半小時的比賽,當【#20 U-KART CIRCUIT E90R】完成107圈時,一度降至第7名的【#11 普托LCT】再次上升至第2名。剩下不到1個半小時時,排名前兩的F組別必須更加嚴格地計算進站次數和油耗。如果油箱組別採取剩餘時間不加油的策略,那麼一次進站6分鐘的停留時間將成為一個重大障礙。
當時間過了6小時後,#125 BLUE EYES K、#35 力量集團 K3賽車、#11 斯庫德利亞LCT、#510 510俱樂部在排行榜上展開激烈的第二名爭奪戰,隨著每圈的變化。而在距離終點還有20分鐘的6小時40分鐘時,#888 道樂的會&AMEROID-R@SILK躍升至第二名。此時,最後一次進站後重返賽道的#11 斯庫德利亞LCT的猛烈追擊引起了大家的關注,但最後卻出現了缺油的情況,讓#11 斯庫德利亞LCT得以超越。
從起跑到下午4時32分,首先獲得檢查旗的是以穩健的比賽策略獨自領跑的【#20 U-KART CIRCUIT E90R】。"當安全車進場時我有點慌亂,但圈速也如預期般,當油耗嚴峻時,我會把賽段交給體重較輕的女性選手,並在剩下大約1個半小時的時候,目標達到過去最多的136圈也逐漸可見。去年是獎項外的134圈,因此能超越這個紀錄並獲得總周回數獎是團隊綜合實力的成果,"宇田川選手在獲得檢查旗時表示。
綜合優秀周回數獎是由【#11 車隊LCT】以驚人的追趕在第二名的情況下完成131周。而在I級別中,達成四連霸的【#125 藍眼睛K】、II級別的【#70 賽車賽車ACCEL】、III級別的【#35 力量集團K3賽車】各自完成130周,獲得各級別最多周回獎。剛開始時領跑並創造亮點的【#74 ERK挑戰】以91周獲得E級別最多周回獎。
而且MVP由【#711 吉宗Racing】獲得。參加了3次公開練習,駕駛員和維修團隊的註冊人數眾多,各種手續也沒有瑕疵,這些都是評價的重點,充分享受了K-耐久賽。
不僅是追求名次,還能與同事、賽車運動愛好者、從中學生到70歲以上的資深車手一起在同一舞台上享受,這就是K-耐久賽的巨大魅力。
「今年的K-耐久賽結束後,我已經在考慮明年的事情了。」這句話讓參賽者們無法自拔。
2023年也讓我們享受最棒的夏天吧!